
讀后感:《集裝箱改變世界》
一直在研究中集集團(000039)這一支股票。在他們的主營業務中,集裝箱是ZUI為重要的產品和利潤源??吹骄W友推JIAN這本書,也覺得功課應該做得深入一些,應該更多地了解集裝箱產業。
引一些資料先:
經濟QUAN球化的進程使得QUAN球經濟正處于一個增長周期,按照GUO際貨幣基金組織(IMP)的預計,未來5年,QUAN球經濟發展平穩,基本保持4.8%的平均增長速度。而世界貿易今后5年也有望保持年均7.5%左右的增長率,高于1996年-2000年平均6.6%的增長幅度。在通常情況下,QUAN球集裝箱運輸量的增長率是經濟增長率的2倍以上??梢灶A見,未來數年,集裝箱海運需求仍將保持10%左右的穩步增長。QUAN球集裝箱海運需求仍處于中度興旺期,海運量有望在2012年突破2億TEU(Twenty Equivalent Unit,是以長度為2O英尺的集裝箱為GUO際計量單位,也稱GUO際標準箱單位)。
1985年至2005年的20年間,QUAN球海運量中以集裝箱方式運輸的貨量年均增幅為9.7%,散貨為2.8%,原油為3.1%,LNG為5.8%。集裝箱運輸在各種海運方式中發展ZUI具活力。集裝箱運輸占QUAN球海運的比重20世紀80年代初僅為4%左右,1988年達到5.4%,10年后(即1998年)超過10%,2006年這一比重已躍升到15%。
目前發達GUO家集裝箱化率約在70%~80%,而發展中GUO家的比率基本在30%以下,目前我國內貿貨物運輸的集裝箱化率才剛剛突破30%。隨著工業化進程的推進,新興市場的集裝箱運輸比例有進一步升的空間??梢灶A見,隨著QUAN球產業分工合作的進一步深化以及海運集裝箱化的進一步提高,未來5年,集裝箱海運的比重有望接近20%。
1980年,我國開始研制和生產集裝箱;1993年,我國集裝箱產銷量SHOU次摘得世界DI一的名號,達到8.9萬只;2006年,我國集裝箱產銷量達到190.75萬只,占世界市場總量的94.7%。中國GUO際海運集裝箱(集團)股份有限公司(CIMC)已經成為世界ZUI大的集裝箱制造商。這本書從集裝箱的發明史娓娓道來,將一個看似平凡的主題衍變成一個個非同尋常的有趣故事,展現了一項技術的進步是如何改變世界經濟形態的。為本書作序的,正是中集集團總裁麥伯良。
嚴格地講,作者的敘事能力不算理想,書中有些部分比較枯燥。講歷史并不YI定是WAN全要堆砌數字和名稱,這算是本書的缺點之一;其二,本書也僅僅只是講述了歷史,在過去的確集裝箱改變了世界,可是我們更關心的是未來(本文前面引的一些資料應該可以算是一些補充)。除去這兩個主要的缺點,我對這本書還是興趣盎然。機械工業出版社的華章經管系列叢書,內容質量和印刷質量都還是令人滿意的。
麥總在序言中講到,“回首過去,我們當初引進的不僅僅是技術,更重要的是引進了一個先進理念,這個理念的核心就是標準化。集裝箱ZUI大的成功在于其產品的標準化以及由此建立的一整套運輸體系?!奔b箱的普及(嚴格地講是正在普及),正是標準化在QUAN球運輸業進行的**。從集裝箱被設計出來的那YI天起,它的創造者就試圖使它能夠順利地在海洋運輸、公路運輸、鐵路運輸甚至航空運輸之間,輕盈地帶著貨物轉移?!斑@件實用的東西,它的價值不在于它是什么,而在于它被怎樣使用。對一個高度自動化、低成本和低復雜性的貨物運輸系統來說,集裝箱就是核心?!比绻f互聯網構建了人類交流的平臺,也可以說集裝箱構建了運輸業的平臺。
不了解集裝箱的人不會輕信上面以及下面的結論。我們可以看另一個類似的東西:
在古代騎馬是一件十分辛苦的事,因為還沒有發明馬鐙。亞歷山大率軍東征橫掃中亞大地時,他的將士們的雙腿是在馬腹的兩邊空蕩蕩地懸垂著,MEI有REN何支撐。他們靠著大腿的力量,用力夾住猛烈顛跛的馬以保持自身的穩定。交戰雙方在馬背上的格斗中,也不能竭盡全力大幅度擺動,否則會失去平衡而落馬。這種艱辛可以料想。
馬鐙又叫中國鞋子,在距今1500多年以前,由在中國古代北方地區游牧的鮮卑人發明后,便在歐亞大草原上迅速流傳,使騎兵的戰略地位大大提高,也使世界戰爭史大為改觀。馬鐙的發明,就使騎兵的雙腳有了強勁的支撐之點,可以使騎士和戰馬很好地結合在一起,把人和馬的力量合在一起,發揮出ZUI大效力。馬鐙的產生和使用,標志著騎乘用馬具的完備,因而具有里程碑的意義。在**上,它使騎兵上下馬迅速,人騎在馬上不易墜地,控制戰馬更加自如,馬鐙解放了騎兵的雙手,增加了戰斗力。在日常生活中,馬鐙使沒有經過正規訓練的人,甚至婦女都可以穩穩的騎在馬上。
英國ZHU名中國科技史專家李約瑟對中國發明的馬鐙給予高度評價,他說:“關于腳鐙曾有過很多熱烈的討論……ZUI近的分析研究,表明占優勢的是中國。直到8世紀初期在西方(或拜占庭)才出現腳鐙,但是它們在那里的社會影響是非常特殊的。林恩﹒懷特說:‘只有極少的發明像腳鐙這樣簡單,但卻在歷史上產生了如此巨大的催化影響?!覀兛梢赃@樣說,就像中國的火藥在封建主義的ZUI后階段幫助摧毀了歐洲封建制度一樣,中國的腳鐙在ZUI初卻幫助了歐洲封建制度的建立?!?/span>
集裝箱對人類世界的改變同樣如此。本書的主要內容,也就是從多個方面敘述了集裝箱如何影響工業布局,影響城市結構,影響人類的社會活動。企業可以不BI要在港口城市設廠,他們可以深入內地城市;一些港口狹窄的城市迅速在航運界衰落,而一些小城小港卻一越成為航運樞紐,例如新加坡已經是QUAN球航運的ZUI大中心港市;集裝箱誕生后,十年間的光景就消滅了港口城市數以十萬的碼頭工人的工作崗位,使碼頭不再是一個低廉勞動力云集的地方,而是一個由巨型起重設備、大型運輸輛和計算機控制的社區式工廠;孩子們不得不選擇繼續讀書,而不是早早地繼承父業當搬運工,碼頭也不再是一個盜竊成風的場所,封閉完好的集裝箱能夠讓那些早年在碼頭上習慣順手“拿”貨物回家的人們轉戰別處。
并不是人人都喜歡變革。集裝箱受到不同行業壁壘維護者的敵視,以及導致碼頭工人工會的抵抗。但是,效率總是能夠推動社會的進步,資本追逐利潤所迸發出來的力量再一次戰勝了人類的主觀意愿。越南戰爭把傳統散裝式貨運模式的效率進行了CHE底地批判,**的輜重等不得工會的談判和地區利益爭奪。軍人們愛集裝箱,就沒有什么人敢說不了。
這些故事也印證了巴菲特的一個觀點:技術GE命不YI定就能夠給本企業帶來更加豐厚的利潤,而可能是給其它的人或者其它的企業帶來回報。集裝箱的產生,是運輸業的發明創造,貨物的整件處理取代了逐件處理之后,裝卸費用、保險費用、碼頭租金等都減少了,更重要的是節省了時間,輪船只有在行駛的時候才是在賺錢,停在碼頭上的時間都是在產生成本。但是,當運輸業由一個勞動密集型行業變成了資本密集型行業的時候,那些省下來的錢,不得不投資到采購昂貴的港口起重設備和萬噸輪船上,花費到越來越昂貴的燃油上(在早期還得向工會支付費用以補償碼頭工人們失業)。運輸業一成不變的還是努力降低成本,盡可能地忍受發貨人的降價要求和同業的競爭。集裝箱所帶來的利潤,很快地就差不多都被轉移走了。消費者,無疑是ZUI大的受益者,一個美GUO家庭很難承受在一年內拒絕中國商品,中國消費者家里的物件也很難說沒有外國零部件在內。在整本書里,我們看到的都是運輸業者在不斷融資、把資本和負債變成資產,但他們中間,沒有多少企業成功地構筑起了堅不可摧的護城墻。
我看到的是,我國內貿貨物運輸的集裝箱化率還有相當大的提升空間。當我開車或者乘車在滬蓉高速、京珠高速上行進的時候,集裝箱、半掛車、罐式車的數量還很少,中國的物流業的效率提升還有相當大的發展空間。當然,物流業并非是一個TOU資HUI報豐厚的行業,一如前述,效率提升所帶的效益增長多關會被發貨企業所拿走,但是這個“大鐵盒子”— —the box,數量不但會更多,還會更智能化、多樣化。